行业风向!2023年工业自动化市场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

一、2023年工业自动化市场概述

2022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为2807亿元,同比增长10.9%,预计2023年全年同比增速约为11%,维持快速增长趋势。2022年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约4575亿元,同比增长5.9%,23-25年CAGR约为6%。从全球范围来看,亚洲地区是工业自动化市场的主要增长引擎,尤其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受益于庞大的人口红利、代工产业聚落、电商蓬勃发展等因素,对工业自动化设备的需求持续旺盛。

从市场结构来看,工业自动化设备可以分为控制层设备(如PLC、HMI、CNC等)、驱动层设备(如变频器、伺服驱动等)、执行层设备(如伺服电机、阀门等)和感知层设备(如各类传感器等)。其中,控制层设备是实现生产过程中各种参数和信号的采集、处理和输出的核心部件,占据了较高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驱动层设备是实现生产过程中各种运动控制的关键部件,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增长潜力;执行层设备是实现生产过程中各种动作的执行部件,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和稳定的需求;感知层设备是实现生产过程中各种物理量的检测和转换的基础部件,具有较低的成本和利润,但也有较多的创新空间和应用场景。

从市场增长率来看,2023年全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各细分领域的预计增速如下:PLC约为12%,HMI约为10%,变频器约为9%,伺服约为15%,传感器约为8%。其中,伺服市场增速最高,主要受益于工业机器人、3C电子、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PLC市场增速次之,主要受益于智能制造、新能源、化工等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变频器市场增速最低,主要受制于电力、冶金、建材等周期性行业的波动影响。

从市场趋势来看,工业自动化市场正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工业4.0”理念的推广和实施,促进了工业自动化设备向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度、数据分析能力和资源优化能力;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促进了工业自动化设备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产品质量、效率和竞争力;

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了工业自动化设备在纺织、物流、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替代性需求,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灵活性;

国产替代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工业自动化设备在控制层、驱动层等高端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突破,提高了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二、2023年工业自动化市场供需分析

2.1 市场供给分析

工业自动化设备市场的供给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国际大厂:如ABB、西门子、施耐德电气、通用电气、艾默生电气、霍尼韦尔等,这些企业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渠道优势和客户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这些企业主要侧重于控制层设备和驱动层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同时也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客户需求。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也有较深的布局和影响,但也面临着国产替代的挑战和压力。

国内龙头:如汇川技术、固德威、英威腾、中恒电气、迈瑞医疗等,这些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在国内市场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增长潜力。这些企业主要侧重于驱动层设备和执行层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同时也在控制层设备和感知层设备方面进行布局和突破,提供更加完善和多样化的产品和方案,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客户需求。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也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但也面临着国际大厂的竞争和抵制。

国内中小型:如科陆电子、中控技术、信捷电气、科士达、华中数控等,这些企业具有较高的专注度、灵活度、创新度和适应度,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增长空间。这些企业主要侧重于感知层设备和部分执行层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同时也在控制层设备和驱动层设备方面进行跟进和模仿,提供更加低价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方案,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客户需求。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也有一定的出口量和影响力,但也面临着技术壁垒和质量问题。

从供给结构来看,根据尚普咨询集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各细分领域的国产化率如下:PLC约为20%,HMI约为40%,变频器约为44%,伺服约为46%,传感器约为60%。其中,传感器市场国产化率最高,主要受益于国内传感器产业链的成熟和完善,以及国内品牌在低端市场的优势;PLC市场国产化率最低,主要受制于国际大厂在高端市场的垄断和壁垒,以及国内品牌在技术创新和品牌认知上的不足。

从供给趋势来看,工业自动化设备市场的供给方正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国产替代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国内品牌在控制层设备和驱动层设备等高端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突破,提高了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2023年全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各细分领域的国产化率将分别提升至约25%(PLC)、45%(HMI)、48%(变频器)、50%(伺服)、65%(传感器)。

一体化布局的加速,促进了国内品牌从单一产品向一体化方案的过渡转型,提高了国内品牌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国内品牌已逐步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考虑到价格端15%-20%的优势以及更快的服务响应速度,国内品牌有望加速突围。

国际合作的深化,促进了国内品牌与国际大厂在技术、渠道、客户等方面的互补和协同,提高了国内品牌的技术水平和市场拓展能力。国内品牌已逐渐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和信任,考虑到质量端的不断提升以及本土化的优势,国内品牌有望加速出海。

2.2 市场需求分析

工业自动化设备市场的需求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传统制造业:如电力、冶金、建材、化工、汽车等,这些行业是工业自动化设备的主要需求来源,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和稳定的需求量。这些行业主要依赖于项目型市场的需求,受到政策、周期、环保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需求波动较大。这些行业主要对控制层设备和驱动层设备有较高的需求,同时也对执行层设备和感知层设备有一定的需求。

高端制造业:如工业机器人、3C电子、半导体、医疗设备等,这些行业是工业自动化设备的主要增长动力,占据了较高的增长率和潜力。这些行业主要依赖于OEM市场的需求,受到技术、消费、出口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需求增长较快。这些行业主要对驱动层设备和执行层设备有较高的需求,同时也对控制层设备和感知层设备有一定的需求。

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这些行业是工业自动化设备的主要创新领域,占据了较高的附加值和前景。这些行业主要依赖于项目型市场和OEM市场的需求,受到政策、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需求变化较快。这些行业主要对控制层设备和感知层设备有较高的需求,同时也对驱动层设备和执行层设备有一定的需求。

从需求结构来看,2022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各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如下:PLC约为300亿元,HMI约为150亿元,变频器约为600亿元,伺服约为200亿元,传感器约为100亿元。其中,变频器市场规模最大,主要受益于电力、冶金、建材等传统制造业对节能减排和提高效率的需求;伺服市场规模最小,主要受制于工业机器人、3C电子、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业对高精度和高速度的需求。

从需求趋势来看,工业自动化设备市场的需求方正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智能制造的推进和实施,促进了工业自动化设备在传统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广泛应用和升级改造,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度、数据分析能力和资源优化能力。智能制造是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系统或流程进行智能化控制和优化管理的过程。智能制造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资源消耗、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新能源建设的加速和扩大,促进了工业自动化设备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应用和市场拓展,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效益。新能源是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力、地热、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或利用核聚变等未来能源,进行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生产和利用的过程。新能源是实现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了工业自动化设备在纺织、物流、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替代性需求和市场增长,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灵活性。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和社会负担加重的现象。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指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和利润空间压缩的现象。

三、2023年工业自动化市场发展前景

3.1 市场机遇

2023年工业自动化市场将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机遇: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为工业自动化市场提供了政策红利和市场空间。国家将制造强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或指导意见,如《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旨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质量提升,为工业自动化市场提供了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创新需求,为工业自动化市场提供了技术驱动和市场需求。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和培育的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前景,对工业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也较高,为工业自动化市场提供了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的机会。

国际市场的开拓和竞争力的提升,为工业自动化市场提供了出海渠道和品牌影响。随着国内品牌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升,以及在价格端、本土化等方面的优势,国内品牌已逐渐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和信任,为工业自动化市场提供了出海渠道和品牌影响。

3.2 市场挑战

2023年工业自动化市场也将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国际大厂的竞争和抵制,对工业自动化市场构成了技术壁垒和市场压力。国际大厂在控制层设备和驱动层设备等高端领域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渠道优势和客户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国际大厂在中国市场也有较深的布局和影响,对国内品牌构成了技术壁垒和市场压力。

行业周期性和不确定性,对工业自动化市场造成了需求波动和风险预防。工业自动化市场的需求方主要包括传统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这些行业受到政策、周期、环保、技术、消费、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求波动较大。同时,这些行业也面临着疫情、贸易战、汇率、原材料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需求变化较快。

人才缺乏和创新不足,对工业自动化市场带来了发展瓶颈和竞争劣势。工业自动化市场是一个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领域、多个层次的庞大市场,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才来支撑。然而,目前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人才缺乏和流失严重,导致了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的不足,影响了国内品牌的发展速度和竞争力。

四、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2023年工业自动化市场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建议国内品牌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抓住政策红利和市场空间,加快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的布局和拓展,提高在项目型市场和OEM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

抓住技术驱动和市场需求,加快在控制层设备和驱动层设备等高端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突破,提高在智能制造、节能减排、替代性需求等方面的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抓住出海渠道和品牌影响,加快在亚洲、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和竞争,提高在工业机器人、3C电子、半导体等高端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抓住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合作和交流,提高在人才储备、技术研发、服务支持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行业资讯

NEWS

首页    行业风向!2023年工业自动化市场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